跟着2025年京沪铁路第一阶段会集修理发动,南京长江大桥又一批桥枕即将在“执役”15年后退休。此次会集修理将于4月2日完毕,将更新880根枕木。
2月24日上午9时40分,南京长江大桥铁路桥面上凉风袭人。跟着施工天窗调度指令下达,南京桥工段大桥车间80余名干部员工敏捷从大桥北堡作业通道进入施工地段,一场分秒必争的南京长江大桥明桥面大修“攻坚战”的“首仗”打响。
南京长江大桥坐落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下关和浦口区桥北之间,是长江上第一座由我国自行设计和制作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在我国桥梁史和国际桥梁史上具有极端重大含义,是我国经济建造的重要成果、我国桥梁建造的重要里程碑,具有极大的经济含义、政治含义和战略含义,有“争光桥”之称。
“大桥明桥面铺设的木桥枕及其隶属设备在执役必定年限后,会老化,影响正常运用功用。铁路部门根据桥面日常保养、查验测验状况,合理的组织桥面大修周期。”大桥车间副主任徐晟向记者介绍,南京长江大桥上一共有8713根枕木铺设在钢结构的基层桥面上,为铁轨和呼啸而过的列车供给支撑。这次将使用2月24日至4月2日共38个天窗点对南京长江大桥2号至3号孔的京沪上行线明桥面进行大修。
春寒料峭,可是施工现场如火如荼。88名员工一字排开,依照施行工程的计划严重而有序地进行作业。当天的使命是护木、护轨道钉,为后边的施工做好预备。
只见江北修理工区工长李春昊以身作则,手持电动扳手不停地松卸护木螺栓;青工郭继浩拿着撬棍用力翘起护轨道钉;张超和潘小伟两名员工合力抬起200多斤护木规整地堆码到平板车上……一时间,各种金属间磕碰声和江面上络绎的船舶汽笛声交错在一起。
“拆开下来的护木、护轨道钉、垫板等必须用平板车推运到安全方位,然后再搬运到桥下会集堆放,一个零件都不能落在桥面上!”李春昊和记者说,推运时脚步要走稳,不能踏空了,透过枕木间空地就可以看见飞跃翻滚的江水。
“桥面间隔江面约有25米高,为防止施工中人员、东西、机具等掉入长江中,咱们在钢桁梁下部挂设了尼龙原料的防护安全网。”车间安全员杨勇不停地来回巡查。
护木、护轨道钉拆开完成后,修东西的人采纳流水作业法,先抽出6根枕木,对余下桥枕进行方位均匀移动,确保施工后列车运转安全,然后对纵梁上盖板进行喷砂除锈、喷锌、油漆涂装,后续再进行会集替换桥枕。
南京长江大桥是京沪铁路的跨江节点。这条贯穿我国东部七省市、全长1462公里的交通大动脉,日均开行列车逾千列,承载着全国近六分之一的铁路客货运量。每年春运后,会集修理是康复线路“膂力”、保证全年运送安全的要害行动。(何兵 石小磊)
人民日报社概略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协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维护联络咱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