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起民族复兴的“钢铁脊梁”——中国钢铁行业发展历程回顾

来源:bob手机版官网    发布时间:2024-12-14 19:52:55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75年来,国有经济从始至终坚持全局视野、从始至终坚持长期主义、从始至终坚持问题导向,依靠改革破除各类体制机制障碍,加速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不断利用经营手段和市场力量履行国家战略使命,为中国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跨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2024年10月1日出版的《国资报告》推出封面报道《筑基中国式现代化》,从能源、通信、汽车、重型装备制造、钢铁、航运、建筑等多个行业带您回顾国有经济跃迁升级之路。

  截至2023年底,我国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超过40平方米,1949年这一数字为8.3平方米。

  2023年末,全国铁路营业里程15.9万公里,1949年这一数字为2.181万公里;全国公路里程543.68万公里,1949年为8.08万公里;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钢筋铁骨”已经遍布全国,2023年末运营里程10158.6公里。

  2023年末,全国家用电冰箱产量9632.3万台、房间空气调节器产量24487.0万台、家用洗衣机产量10458.3万台,中国目前已经是全球家电产量和消费量最大的国家,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33618万辆。然而,这些家用电器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才陆续进入中国寻常百姓家的,1949年全国民用汽车仅有5.09万辆。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仅航站楼的钢筋用量就达17.3万吨,而穹顶是由63400根钢结构件焊接而成,总重量达到5.5万吨。港珠澳大桥仅主体桥梁钢板用量就达42万吨,相当于10座“鸟巢”的重量。我国的核潜艇、航空母舰、导弹巡洋舰、深海探测器等大国重器也都是用国产钢材制造的。

  新中国钢铁工业75年的发展,也是新中国波澜壮阔发展历史的一个生动缩影。钢铁工业不忘“钢铁报国”的初心、牢记“钢铁强国”的使命,在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征程中,始终挺起不屈的“钢铁脊梁”。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然而这一年,被称为“工业粮食”的钢铁,产量却仅有15.8万吨。这对于一穷二白、百废待兴以及迫切地需要完成工业化的新中国而言,可谓杯水车薪。

  在中国的坚强领导下,新中国钢铁工业攻坚克难、苦干实干,走出了一条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道路。今天,中国的粗钢产量已经突破10亿吨,连续28年位居全球首位。中国钢铁慢慢的变成了最具全球竞争力的产业之一。

  (一)中国形成了最完整的钢铁产业体系。经过75年的培育、发展与深耕,中国钢铁工业构建并形成了产业链、产业面两个维度相互支撑、相互联系、相互配套的体系。例如,既有矿、焦、烧、铁、钢、轧等全流程生产体系,也有地质勘探、资源开发、耐火材料、煤炭、废钢、炭素、铁合金等钢铁产业链上游的支撑,还有咨询、设计、设备、施工、科研院所等产业方面的配套。完整的产业体系是中国钢铁工业可以始终保持强大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基础。以研发体系建设为例,截至2020年底,中国钢铁行业已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16个,国家工程实验室5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0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5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9个。不断完备的研发体系,为钢铁行业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中国钢铁工业量质齐升。钢铁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原材料。中国钢铁工业在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从有没有到够不够,再到好不好的发展之路。1949年,中国粗钢产量15.8万吨,到1978年粗钢产量突破3000万吨,达到3178万吨。1996年,中国粗钢产量突破1亿吨,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一。进入新世纪后,伴随国民经济的快速地发展,中国钢产量接连迈上新台阶,2003年突破2亿吨,2005年突破3亿吨,2006年突破4亿吨,2008年突破5亿吨,2010年突破6亿吨,2012年突破7亿吨,2014年突破8亿吨,2018年突破9亿吨,2020年突破10亿吨大关,2023年达到10.19亿吨。世界钢铁协会根据2023年粗钢产量情况对全球钢铁公司进行了排名,其中,中国宝武集团和鞍钢集团分别位居第一位与第三位,粗钢产量分别达到1.3亿吨和5589万吨。与此同时,钢材的品种结构和质量也得到大幅优化与提升。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只能冶炼100多个钢种,轧制400多个规格的钢材。今天,宝武汽车板、鞍钢造船板、河钢家电用钢、中信特钢轴承钢、首钢电工钢、太钢的手撕钢……中国的钢铁品牌已经享誉全球。

  (三)中国钢铁工业逐渐迈向高端化。高端化是一个综合指标,包含技术、设备、市场主体等不同维度。1949年,中国能够修复生产的高炉只有7座,平炉12座、电炉22座。20世纪90年代,连铸、高炉长寿、高炉喷煤、转炉溅渣护炉、型线材连轧和综合节能等关键共性技术的推广应用,推动了钢铁工业技术快速进步。通过淘汰落后和新建,中国钢铁工业的技术设备水准不断迈向高端。例如,攀钢百米钢轨全长余热淬火工艺技术、“世界轧机之王”鞍钢鲅鱼圈5500毫米宽厚板轧机等。1949年,当时新中国能生产钢铁的企业只有19个。“一五”末期,冶金工业部提出了“三大、五中、十八小”的钢铁工业布局,加之后来建设的攀钢、宝钢、天津大无缝等企业,基本构成了今天钢铁工业的基本盘。经过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中国目前已形成以中国宝武为龙头的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钢铁公司集团。2024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有19家涉钢企业上榜,其中14家为国有企业。

  (四)中国钢铁工业绿色化发展成绩斐然。曾几何时,钢铁工业在人们的印象中是“傻大黑粗”、污染严重。经过七十五年的发展与转型,中国钢铁工业如今已经脱胎换骨,发展成为一个绿色产业。当你走进一个现代化的中国钢铁企业,如同漫步在一个美丽的公园。这与中国政府不断出台日趋严格的环保政策,以及钢铁企业不断加大环保治理力度密不可分。例如,中国实施了全球最严的钢铁工业超低排放改造。截至今年6月底,共有140家钢铁企业超过6亿吨粗钢产能完成或部分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和评估监测公示,为国家打赢“蓝天保卫战”作出了重大贡献。钢铁工业目前正在深入积极开展极致能效工程。今年上半年,重点企业节能投资占比7.0%、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重点统计会员企业总能耗同比下降1.8%,吨钢综合能耗同比下降0.16%,吨钢可比能耗以及烧结、球团、炼铁、炼钢、轧钢等主要工序能耗均呈下降趋势。目前,钢铁企业获评国家绿色工厂151家,国家4A级景区有6家,例如鞍钢博物馆、福建三钢工业旅游区等;国家3A级景区有18家。此外,中国钢铁工业不断推进EPD平台建设、编制低碳排放钢标准,主动构建绿色钢铁话语体系,这些都为钢铁工业进一步绿色转型提供了强大动力。

  (五)中国钢铁工业智能化发展步入快车道。钢铁工业是传统行业,是一个人员密集型产业。随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以及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快速迭代和飞速发展,钢铁工业智能化转型迫在眉睫。钢铁作为典型的流程制造业,智能制造是提质降本增效、安全节能降耗的重要抓手。钢铁企业积极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形成包含智慧生产、质量管控、设备运维、无人库区、安环消防多业务集成的平台管控架构,实现了生产效率提高、能效水平提升、质量稳定性提高、员工劳动强度降低。目前,钢铁行业机器人应用密度达到54台(套)/万人,90%的钢铁企业建立了生产制造执行及能源管控系统。智能化目前正在融入钢铁制造和运营决策过程中,实现数字化研发制造、大规模定制化生产、网络协同化制造、精准化运营管控的业务模式和产业形态创新。

  (六)中国钢铁工业国际化发展不断冲上新高度。新中国成立后,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实施封锁、禁运,中国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政策。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中有一些是冶金项目,包括新建武钢、北满钢厂、包头钢厂、热河钒铁厂(承钢前身),改扩建鞍钢、本钢等。20世纪70年代,国际风云变幻,中国利用这一时机,引进了一批国外技术设备,其中就包括武钢“一米七”。但中国钢铁工业实质性的开放,还是以引进日本技术建设宝钢为标志。改革开放让很多中国钢铁企业如沐春风,迈出全球化配置资源的步伐。例如,首钢收购秘鲁铁矿,中钢和澳大利亚力拓公司合营恰那铁矿。“一带一路”倡议上升到国家战略后,以河钢成功收购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铁厂、中冶集团总承包的台塑越南河静700万吨钢铁厂项目投产等为代表,推动中国钢铁行业国际化发展不断冲向新高度。

  (七)中国钢铁工业形成永续传承的宝贵精神谱系。在新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历程中,每个时代都会涌现出代表那个时代的宝贵精神和人物。这些精神和人物属于那个时代,又超越那个时代,成为人们心中永恒的记忆。我们有“马万水精神”“孟泰精神”“李双良精神”“攀枝花精神”“铁山精神”“曾乐精神”,我们有王崇伦、雷锋、刘汉章、陈钰珊,我们有郭明义、李超、宋嗣海……这些精神和人物已经构成新中国钢铁工业的精神谱系,并将在新征程中得到永续传承和发展。

  新中国钢铁工业经过75年的发展,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发展质量不断提高,为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不愧为国家建设的基石。

  75年来,新中国钢铁工业伴随共和国的成长,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其间,虽然历经曲折,但是最终都能够排除万难不断走向胜利。总结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这是新中国钢铁工业做大做强的政治保障。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新中国成立后,钢铁工业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利用制和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初步建立起完整的钢铁工业体系,奠定了新中国钢铁之基。改革开放后,钢铁工业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机制,释放出强大的生产力,成为世界第一钢铁大国。党的十八大以来,钢铁工业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去产能为中心,行业形势显著好转,迈上高质量发展道路。实践证明,党的正确领导为新中国钢铁工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障,是钢铁工业铸就辉煌的根本原因。

  (二)始终坚持立足国情、实事求是,学习外国同行一切先进的经验,但绝不盲目照搬。中国钢铁工业一直注重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技术经验,但是中国钢铁工业坚持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立足自身国情,绝不盲目照搬国外技术、模式。即使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一边倒”的苏联援建时期,中国钢铁工业的规划、布局、建设始终考虑了中国国情,没有被苏联的模式禁锢住头脑。

  (三)始终坚持解放思想,不断冲破传统观念束缚。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既要立足国情,不盲目照搬国外经验,又要解放思想,敢于冲破传统观念束缚。改革开放以前,引进国外技术和设备会被说成崇洋,什么东西自己搞才是自力更生。这是长期受“左”的思想束缚的结果。宝钢的建设突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新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75年,是管理理念、方式方法和工艺技术不断创新的75年。“首钢承包制”“宝钢现代化管理”“武钢质量效益型道路”“邯钢经验”等许多管理创新的举措,不仅为钢铁事业腾飞插上了翅膀,也为中国工业发展树立了榜样,一时引潮流之先。

  (四)始终坚持开放合作,积极参与、助力构建公平公正全球竞争新秩序。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学习苏联,到20世纪70年代武钢“一米七”的引进,再到改革开放的产物宝钢和一批技术的引进、消化、再吸收,以及一批合资企业的兴建,直到“一带一路”倡议下,钢铁企业“走出去”实施国际产能合作。事实证明,只有开放合作才能实现更好发展。传统国际竞争秩序是发达国家主导构建的,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十分不利。中国2001年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在激烈的博弈中,中国钢铁工业逐渐掌握并娴熟运用国际市场之间的竞争规则。中国钢铁工业的积极参与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贸易保护措施的滥用,促进了公平、公正市场竞争新秩序的形成,体现了大国钢铁的国际担当。

  中国钢铁工业已经由传统的高速增长转向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中国钢铁工业未来发展坚定不移的方向。

  (一)绿色低碳发展是钢铁工业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绿色低碳发展已经成为钢铁行业转型发展的核心命题,也是钢铁行业实现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和消费国,钢铁行业推进绿色发展责无旁贷。从全生命周期角度看,钢铁产品是可循环利用的绿色环保产品。近年来,中国钢铁工业的绿色转型取得了巨大的阶段性成就。“双碳”目标是钢铁工业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中贯穿始终的重大任务,钢铁工业面临巨大挑战。钢铁行业实现“双碳”目标的根本途径在于低碳技术进步,核心是技术创新、技术突破和技术推广。钢铁行业将坚决落实好习生态文明思想,以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有关精神,协同推进钢铁行业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二)数智转型是钢铁工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数字化、智能化是钢铁工业面向未来的重大主题,也是全行业实现健康发展和持续繁荣的必由之路。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钢铁行业信息化正经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钢铁行业正在进行从信息化到智能化的革命。智能化的目标是实现资源全局优化配置,解决不确定性问题,实现大规模定制和预测式制造,以满足下游客户的个性化需求。钢铁行业将充分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带来的产业革命契机,将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大数据与云计算等新兴技术融入钢铁制造和运营决策过程中,全面培育钢铁发展新动能。

  (三)优化产业体系、创新驱动发展是钢铁工业未来发展的迫切任务。钢铁行业未来要将加强顶层设计,坚持市场化原则,坚决支持优秀钢铁企业跨地区兼并重组,鼓励其在重组过程中优化布局、削减产能,有效提升产业集中度。新发展理念将创新放在首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创新包括技术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等各个层面。钢铁工业不仅仅是资金密集型产业,同样也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国目前已经是全球钢铁工业的中心,在规模、产品、技术等方面都位于世界前列。但是,在一些原创性、革命性工艺技术和材料创新领域,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四)中国钢铁工业将继续引领全球钢铁工业的发展。从连续27年产钢量居世界第一,再到世界最大钢铁企业亿吨宝武横空出世;从河钢收购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铁厂,到接连获得越南河静钢铁厂等海外大项目的中国冶建军团,世界钢铁已进入中国时代。中国钢铁工业已经站在世界舞台的中央。未来,中国钢铁工业将与全球合作伙伴并肩携手,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回顾过去,我们骄傲自豪;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中国钢铁工业将继续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攻坚克难、昂首阔步,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方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中继续挺起不屈的“钢铁脊梁”。



上一篇:宝钢股份:融资净买入167732万元融资余额1305亿元(12-13)
下一篇:最新 3人逝世!